2022年3月10日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“中国之声”全国两会特别节目《两会锐地带》采访女排奥运冠军、中国排球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娜,张娜围绕退役运动员的职业选择、体教融合等问题畅谈体会、分享观点。现全文转载。
两会锐地带丨冠军和冠军对话冠军:离开赛场去操场,认真的吗?
运动员常被人记住赛场上英姿勃发的样子,而退役、转身,对他们来说,是同样重要的人生时刻。退役意味着,运动员要在自己的黄金年龄,迎来一种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。
花样滑冰世界冠军佟健携手他的搭档、爱人庞清,在退役之前就已在职业化的道路上有所发展。从2003年起,佟健兼顾职业化巡演和专业比赛,“专业和职业并轨前行”。2015年退役之后,他离开了赛场中央,却没有离开冰面。创业之始,他便致力于冰上项目推广,其中也包含“冰雪进校园”的项目。
佟健在给孩子们上公益课(受访者供图)
说到“离开赛场的日子”,女排奥运冠军张娜笑称,自己还没有离开赛场。去年,张娜参加全运会群众组的比赛,和队友在女子足球的项目中夺得银牌。其实,排坛“不死鸟”退役后的生活一直广受舆论关注。张娜先在天津市南开中学任教,成为一名货真价实的“中学体育老师”;此后她出任中国排球学院常务副院长,兼顾行政事务和教学工作,继续发光发热。
游泳奥运冠军叶诗文至今仍活跃在赛场上,“退役”是她不时想起的关键词。她形容自己有一点“焦虑”、一点“迷茫”,这也许能概括许多运动员在这一阶段的状态。
叶诗文至今仍活跃在赛场上(受访者供图)
作为全国人大代表,叶诗文也一直关注退役运动员的职业选择问题。她建议,尽可能多地培养运动员各方面的职业技能,让运动员退役后有更多职业选择。对此,张娜表示,这也是体教融合的一个命题。如何在专业和学业之间找到平衡,作为运动员,需要提前规划。
在宏观层面,佟健建议推动以人为本的体育职业化,“我们的运动员在这个过程中,不仅是赛场上的选手,而且要成长为职业化的体育人。”佟健说,随着对行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,运动员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。
进入高校深造,是很多运动员退役后的选择。叶诗文目前正在清华大学学习,她说,学习的过程是一种积累,可以打开自己的思维。张娜将进入高校视为充实自己的机会,“更重要的是在未来能够学以致用”。
佟健结合自己的经历谈道,自己本科和硕士论文都与体育竞赛、训练强度等相关。在运营俱乐部之后,他带着新的问题走进校园学习管理,就像“面对一个新的世界纪录或一个新的难度动作”,“一定是先有目标,再去学习”。
佟健在为消防员上公益课(受访者供图)
以竞技促健身、寓教育于体育,校园体育的发展,能够大面积地覆盖青少年群体,提高他们的体育素养,传递体育精神,也为发掘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提供机会。佟健建议,对于青少年的体育教育要更注重延续性,进一步拓宽竞技体育的选材面。
北京冬奥会、东京奥运会上,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运动员们奋勇拼搏,展现了中华体育精神,也激励了许多青少年。而对许多家长,培养孩子对体育项目的兴趣,甚至进一步把体育作为孩子的专业,仍然要经历一番深思熟虑。
叶诗文代表说,她的父亲就曾经严肃地问她,“你真的决定好了吗?你走了这条路就没有回头路可以走了。”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,这是一条充满未知的道路。如何将体育技能的学习系统化,惠及青少年更长远的职业生涯,带来更多的通路,进而让家长少一些顾虑,这也是包含在体教融合之内的课题。
运动员走进校园,看起来既能发挥运动员的专业能力,又能填补青少年对体育教育的需求。张娜说,把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拼搏精神带到校园中去,是许多运动员的共识。眼下,许多专业的运动员已经进入高校担任运动队的教练,“专业人做专业事”,这种模式值得推广。
排球课上的张娜(受访者供图)
佟健认为,运动员走进校园任教,需要完成从“竞技”到“育人”的角色转变,把自己的专业能力转化为适合青少年的教案,同时传递正确的价值观,真正实现体育的育人价值。
完备的赛事,对于校园体育队伍的建设具有推动作用。佟健建议,在顶层设计上,我们的青少年各级别联赛要有延续性,让运动队、运动员有充分、完整的成长空间。学校也要找到自己的特色项目,形成并传承自己的体育文化,逐渐形成体系。
张娜表示,我们的比赛组织运营可以尝试拓展更多的渠道,提升比赛的质量和影响力。社区在比赛组织中可以发挥更大作用,由此可以将体育的影响从青少年拓展至家庭,带动社区体育运动的开展。
叶诗文也谈到,比赛对于青少年的锻炼价值是巨大的,比赛机会的增加可以带来更多的参与者。合理的赛制设计,能够让不同层次的青少年在校园体育的氛围中找到自己的定位。随着国家更加重视,我国校园体育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。
来源:央视新闻